姚晨和贾静雯“扯头花”,可比《浪姐》的段位高多了!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5:47    点击次数:82

配图 ╳ 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___

你好啊,我是一凌。

看了最新一期《浪姐6》,最大的感受是:"妖孽"太多了。

陈德容和王蓉的争执,房琪对彭小苒以及何泓姗的"背刺",随便找一个切片,你都有一百种理由引发热议。

但,鉴于芒果台特别擅长"制造冲突、引导爆点"的一贯作风。或许,继《再见爱人》之后,第2个"麦琳" 马上就要出现了。

从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经过《乘风破浪》,再到《乘风2025》,从这档节目的几次名字变动你就能发现,它早就和第一季的初心,侧重点不同了!

如果说,起初的《浪姐》给人的印象是:"打破年龄桎梏和社会规训,以自信、向上、拼搏的姿态去追求人生的更多可能性";

那么,现在的《乘风》似乎在悄声传唱着:"时不我待,赶紧乘着这股东风攀上青云梯,哪管你姿态好不好看"。

每每看到姐姐们"互撕"的场面,我能理解她们各自的立场不同,但又同时在想:这样的节目,到底能给观众带来什么收获?

如果只是想"赚足眼球"、"频上热搜"那就太低端了。因为节目总有热度过去的那天,而你从这里面能够打捞起的价值观,实际上却少得可怜。

与其在舆论漩涡中看热闹,我更推荐你去看姚晨和贾静雯的新剧《以美之名》。

这两位实力派演员的"扯头花",可比《浪姐6》的段位高多了!

01

《以美之名》是一部医疗剧,但它摒弃了以往同题材的某些弊端。

比如,叙事悬浮、借着"医疗"的名义拍偶像剧。

又或者,对行业规则和现状不了解,要么过度严肃,要么滑稽可笑。

幸运的是,这次有姚晨和贾静雯双女主坐阵。

从医科大同窗到理念不同的宿敌,因十年前的一次亲友的医疗事故决裂后,她们又在行业"黑医美乱局"中被迫联手。

与《浪姐6》里面几位姐姐"扯头花"的内核不同,姚晨与贾静雯在剧中的冲突,一方面来自于她们的职业定位不同,另一方面也是她们底层价值观与环境碰撞的产物。

姚晨饰演的乔杨,是一名公立医院的整形外科医生,她的价值主张是坚守医疗底线。

而贾静雯饰演的周静雯,是一名民营医美机构的创始人,她则主张市场需求优先。

姚晨一出场,就展现了她干练、毒舌的角色特性。

她对顶头上司(而且是前夫)的专业碾压、对公立医院某些规则的无视,以及对"治病救人、救死扶伤"这份天职的深层理解,通通表现出了强势的那一面。

女孩方婷的脸上长了特别大的肿瘤,甚至覆盖了大部分鼻子和嘴巴。

顶着这张怪异的脸生活了20多年,还被别人起了"恐龙女孩"、"金角大王"各种外号。

周围的人说她是怪物、是畸形,像马、像鱼、像恐龙,就是不像人...

这次来医院整形,方婷原本的诉求是把脸上的肿瘤全部切掉,因为她想让自己活得像个人一样。

但医院各级领导商议后给出了"保守治疗"的建议,只切20%。

乔杨(姚晨 饰)作为女孩的主治医生,她在了解病人的真实需求后,熬夜找资料、看视频、做练习,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,说服院领导同意她来主刀,而且是全切。

前夫很不理解乔杨干嘛要冒这么大风险,堵上自己的前途给女孩开刀?更何况,20多年都过来了,也不影响吃喝拉撒,犯得着为了美连命都不要了?

但乔杨说,对有些人而言,美和命同样重要。

而且,这个女孩不仅是为了美,更是为了她能活得有尊严、不再被别人因为她的面部缺陷而指指点点。

当然,勇敢不等于冒失,能不能把死亡概率降到最低,这也是乔杨要考虑的关键。

所幸,她真情实感的解释+国外先例的权威报告+精湛的手法,终于让"恐龙女孩"摘掉了那一大坨丑陋的瘤子。

02

评价一部电视剧的好坏,可以有很多种角度。

我们来看剧的目的,可以是为了在"牛马"这个身份之外,找寻一点能让自己放松的慰藉。

倘若在这个基础上,又能让你展开对人生某个维度的自省和思考,是不是更让你有【不虚此行】的获得感?

《以美之名》的价值所在,是让我们抛开以往的某些世俗偏见,去重新看待【整形】这件事。

剧中有几个案例非常经典,有些甚至是有真实原型的。

有个叫赵峥的退伍军人,现在是一名出租车司机。因为他脸上有一条非常明显的疤,每次出门都被查身份证,还被乘客投诉。

周静雯(贾静雯 饰)作为民营医美机构的创始人,她在对方讲述完自己的经历后,决定给他做这个手术。

听到赵峥说没钱付医药费,她还贴心地告诉对方,公司新进了一批新仪器,可以邀请他做免费临床对象。

其实,这只不过是周静雯为了维护赵峥的尊严,找的说辞罢了。

然而,手术期间她们诊所却迎来了舆论危机。

原因是,大家因为赵峥脸上的疤,下意识就给他贴上了"不像好人"的标签。

更加奇葩的是,很多人在诊所外发出抗议说:无良机构给"杀人犯"做医美。

只不过,当谜底解开后,所有人都傻了眼——

原来,脸上有难看疤痕的赵峥,曾经是一位见义勇为的大巴司机。开车路上为了救乘客,他被山上掉下来的石头砸中脸才导致破了相。

而另一位同样在该诊所做手术的外卖员,因为长得帅气成了人们追捧的网红。殊不知,他才是杀人犯。

多年前,他和姨妈家的表哥去酒吧,与一群小混混们发生争执。在一团慌乱和自保中,他错手杀了自己的表哥。

申公豹说,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。这句话的含金量依然在上升。

这个世界很多人不承认,以貌取人就是人类的常态。

就因为赵峥长得像坏人,人们就先入为主觉得他就是杀人犯;而长得好看的网红外卖员,却丝毫没有人怀疑他的隐藏身份。

这一对"美与丑"的对比演绎,是不是也让我们开始审视:这些惯有的世俗常理,难道都是对的吗?

03

当然,除了对美丑定义的评判标准展开质疑,《以美之名》里还有对女性困境的现实还原。

举个例子,作为一名全职妈妈,每天做家务、接送孩子上下学,她们难道就应该被冠上"不劳而获的家庭蛀虫"这个污名吗?

一位被丈夫家暴多年的全职妈妈江蓉,在又一次遭受无端责打的同时,自己的儿子也被这个"禽兽"打死。

那么,她难道就应该永远活在自责和恐惧里,就没有资格去整形医院去除满身的伤疤吗?

明明自己就是受害人,却在常年惨遭毒打的环境下,形成了"惊弓之鸟"的性格,张口闭口都是"对不起"。

我很喜欢乔杨在车上对江蓉说的这段话——

"从今天起,把【对不起】这仨字给戒了!"

"腰板挺起来,做你自己,不用对任何人点头哈腰"。

波伏娃在《第二性》这本书中说过:女人不是天生的,而是后天形成的。

社会鼓励女性通过服饰、妆容等"自我物化"的手段获取资源,而非发展独立人格;

而婚姻制度也将女性固化为"妻子"、"母亲"的角色,限制她们的超越性发展。

所以,在《以美之名》里你会发现,绝大多数来做医美的都是女性。

剧中有个姑娘为了赢得伴侣的喜爱,在婚礼前给自己脸上"打肉毒"。但图便宜的她遇上了"黑机构",不但在婚礼当天差点中毒,还因此让这位"准丈夫"取消了婚礼。

"你到底是嫌弃她整形,还是怕朋友知道, 你会挂不住面子?明明喜欢她这张脸,却不能接受它被修饰过"。

这是周静雯质问该女子丈夫的话,其实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,许多人对周围做过整形的人持有的微妙心理。

这部剧让我连夜追了10集,最大的吸引点在于:

它借姚晨和贾静雯饰演的两位女主的价值观冲突,让作为观众的你我同样展开思辨——

现在这种审美需求,究竟是自发的,还是被灌输的呢?

是那些商家通过营销和宣传的方式,创造了所谓的审美需求?

还是,在现有境况下,许多社会资源依然掌握在大部分男性手里。

所以,女性被迫在这种就业夹缝和价值异变下,不得不装扮自己的美貌,以此获得某种身份的平等?

04

当你看到那个女律师明明很专业,却被男领导告知"长得太一般,所以没有出庭资格"时;

她去医美机构做双眼皮的选择,似乎能让你感同身受,但又有那么一丝隐隐的可悲。

正如,我在前不久看过的《长得好看能当饭吃吗》这本书中提到的,颜值确实与收入正相关,由颜值经济衍生的产业链也就此形成。

据统计,在国外,竞选和医生都会"看脸"。而颜值经济,不仅体现在人上,商品也是如此。

虽然颜值是天生的,但后天整形和你优雅的谈吐、独特的品味,都可以一点点增加你的"颜值"。

有句话叫:始于颜值、陷于才华、终于人品。或许,就是这个意思。

我们身处的世界早就处于【美貌经济】的时代,爱美无可厚非。

但我还是想说,在选择任何整形方式前,请一定扪心自问:你是因为什么目的,决定这样去做。

毕竟,有些选择是不可逆的,除非你已经拥有为【错误选择】买单的底气。

评论区聊聊:关于整形、美与丑的偏见,以及姚晨和贾静雯这两位"硬核中女",你有什么故事和看法?

-End-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